【回望百年】?井岡山的故事--八角樓的燈光
“天上的北斗星呀最明亮啊,茅坪河的水呀閃銀光,井岡山的人哎抬頭望啊,我們的毛委員在燈下寫文章。”
從小就會唱的這首歌曲,讓八角樓的燈光在心里亮了一輩子。來到井岡山的茅坪,我迫不及待地去尋找那著名的毛主席住過的八角樓。
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審時度勢,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在綠林武裝袁文才,王佐的幫助下,來到茅坪安家,住進了八角樓,在這里指揮井岡山革命斗爭。從停車場到通往八角樓有一條卵石甬道,甬道右邊是青磚黛瓦的徽式建筑和黃色土坯房,錯落有致。甬道的左邊是茅坪河,泉水淙淙流過……在甬道和茅坪河之間,有兩棵兩人合抱粗的古楓樹,根植在嶙峋的巨石上,苔痕斑斑,寫滿了歲月的滄桑。當年毛主席常在樹下讀書看報,他曾以“楓樹長大后竟把石頭撐開了”為比喻,形象生動地教導紅軍戰士要像楓樹那樣堅韌頑強,只要堅定信念,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紅軍之根一定能撐破蔣介石反動政府的這塊巨石。站在挺拔的紅楓前,仰望枝頭千萬枚紅葉,猶如一面面五星紅旗,舞出一片朗朗乾坤。
沿著甬道,走進“謝氏慎公祠”大門,廳堂內陳列著幾條簡易的長條木凳,正前方擺著木龕及長條原木供桌,木龕上方墻壁上掛著一面黨旗和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標。1928年5月20日至23日,毛澤東在這里召開會議,鏗鏘有力地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穩定了軍心民心。
走過“謝氏慎公祠”,只見公祠青磚外墻上赫然寫著幾幅標語:“消滅新舊軍閥戰爭”,“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消滅代表土豪劣紳的國民黨”等,白色的字跡,被玻璃罩在剝蝕的墻上,歷歷在目,這些標語,是賀子珍帶領紅軍宣傳隊所寫,紅軍撤退時,用黃泥糊在標語上,揭開黃泥后,標語又呈現在眼前。歷經歲月風雨,標語還清晰如昨,我似乎聽到了九十多年前地動山搖的吶喊,看到了軍民列隊振臂高舉的拳頭所組成的鋼鐵森林。
轉過屋角,來到一座小院,這里有幾間土坯房,那是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紅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小院的一角,一棟赭黃色兩層小樓格外醒目,門楣上掛著郭沫若同志題寫的“茅坪毛主席故居”紅底金字匾額。小樓的主人是茅坪鄉醫謝觀南,紅軍隊伍來到井岡山后,便讓給了毛主席居住。走進舊居,沿著窄而陡的木樓梯登上小閣樓,走進閣樓左側的八角樓。
來這里之前,我一直以為八角樓是具有八個棱角的徽派建筑,直到爬上樓才發現八角樓是指屋頂上開著八角形的天窗。天窗由木板鑲嵌而成,共三級,下大上小逐級收縮,既擴大了房間的空間,又具有采光的功能。室內擺著木架床,高背椅,木桌等家具。為了應對緊急情況,簡陋的木格窗戶做成了活動的,可以拆卸下來。窗前的木桌上陳列著毛澤東同志用過的鐵盞青油燈和硯臺。油燈十分簡單粗糙,其實就是一截小油筒,穿上一根鐵絲,擱上燈芯,用以照明。
井岡山時期,物資極度匱乏。為了節省燈油,部隊每個連晚上只能亮一盞油燈,點一根燈芯??紤]到毛委員晚上需要熬夜籌劃根據地建設,撰寫理論著作,部隊照顧他多點一根燈芯,可毛委員堅持不搞特殊性,在一根燈芯的油燈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盞油燈,點亮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和與民同甘共苦的優良作風,點亮了以身作則密切聯系群眾的井岡山精神之火。
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大部分時間住在八角樓,在這里,他就著一根燈芯的青油燈,于嚴寒的冬夜披著薄毯疾書,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總結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經驗,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光輝思想,為中國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站在青油燈前久久凝望,我似乎看到了黑黝黝的青油燈已被點燃,由暗漸亮,八角樓的燈光逐漸明晰,這如豆的燈光,似一?;鸱N,劃破夜空,它似熊熊燃燒的火炬,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撥開迷霧,沖破黑暗,把工農紅軍腳下的道路照亮,把中國革命的前程和航向照亮。樸柮而神奇的青油燈,濃縮了用之不竭的能量,它取之于紅色根據地,提煉于革命斗爭實踐,凝聚著革命先驅的理想信念和集體智慧,如同一束穿透力極強的極光,在我們的心頭閃耀著永不熄滅的光芒。
“八角樓的燈光哎最明亮,我們的毛委員在燈下寫文章……”
這歌聲將永遠在我們心頭回蕩……
【作者簡介】莉莉,本名楊秀輝,赤土嶺文協會員,喜愛閱讀朗誦聲樂。用文字滋養心靈,用聲音傳播美好。
從小就會唱的這首歌曲,讓八角樓的燈光在心里亮了一輩子。來到井岡山的茅坪,我迫不及待地去尋找那著名的毛主席住過的八角樓。


走過“謝氏慎公祠”,只見公祠青磚外墻上赫然寫著幾幅標語:“消滅新舊軍閥戰爭”,“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消滅代表土豪劣紳的國民黨”等,白色的字跡,被玻璃罩在剝蝕的墻上,歷歷在目,這些標語,是賀子珍帶領紅軍宣傳隊所寫,紅軍撤退時,用黃泥糊在標語上,揭開黃泥后,標語又呈現在眼前。歷經歲月風雨,標語還清晰如昨,我似乎聽到了九十多年前地動山搖的吶喊,看到了軍民列隊振臂高舉的拳頭所組成的鋼鐵森林。
轉過屋角,來到一座小院,這里有幾間土坯房,那是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紅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小院的一角,一棟赭黃色兩層小樓格外醒目,門楣上掛著郭沫若同志題寫的“茅坪毛主席故居”紅底金字匾額。小樓的主人是茅坪鄉醫謝觀南,紅軍隊伍來到井岡山后,便讓給了毛主席居住。走進舊居,沿著窄而陡的木樓梯登上小閣樓,走進閣樓左側的八角樓。

井岡山時期,物資極度匱乏。為了節省燈油,部隊每個連晚上只能亮一盞油燈,點一根燈芯??紤]到毛委員晚上需要熬夜籌劃根據地建設,撰寫理論著作,部隊照顧他多點一根燈芯,可毛委員堅持不搞特殊性,在一根燈芯的油燈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盞油燈,點亮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和與民同甘共苦的優良作風,點亮了以身作則密切聯系群眾的井岡山精神之火。

站在青油燈前久久凝望,我似乎看到了黑黝黝的青油燈已被點燃,由暗漸亮,八角樓的燈光逐漸明晰,這如豆的燈光,似一?;鸱N,劃破夜空,它似熊熊燃燒的火炬,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撥開迷霧,沖破黑暗,把工農紅軍腳下的道路照亮,把中國革命的前程和航向照亮。樸柮而神奇的青油燈,濃縮了用之不竭的能量,它取之于紅色根據地,提煉于革命斗爭實踐,凝聚著革命先驅的理想信念和集體智慧,如同一束穿透力極強的極光,在我們的心頭閃耀著永不熄滅的光芒。
“八角樓的燈光哎最明亮,我們的毛委員在燈下寫文章……”
這歌聲將永遠在我們心頭回蕩……
【作者簡介】莉莉,本名楊秀輝,赤土嶺文協會員,喜愛閱讀朗誦聲樂。用文字滋養心靈,用聲音傳播美好。
以上就是關于“【回望百年】?井岡山的故事--八角樓的燈光”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laulearning.com/wh/a/967.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