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井岡山失守,其他人都決定打回去,毛澤東卻為何主張放棄?
說起井岡山,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字。
自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后,井岡山和毛澤東的名字便傳到了大江南北。
如果說五四運動是近代革命新面貌的開端,那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就是中國革命踏出正確道路的第一步。
在井岡山根據地建立之前,中國革命進行了很多道路的探索,如國民大革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
然而這些革命行動都在最后慘遭失敗,因為失敗,國民黨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新代言人,共產黨被迫南下,繼續革命道路的探索。
就在此時,毛澤東帶領下的部隊,開創性地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所以井岡山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對毛澤東來說更是有著不一樣的精神意義。
建國后,毛澤東多次在不同的會議上提到井岡山,并把它總結為一種革命精神。1965年,毛澤東重返井岡山,并在此留下詩詞,歌頌井岡山不朽的革命精神。
然而就是這樣有著不同尋常含義的井岡山,卻在1930年淪落敵手,當時其他紅軍戰士都希望重奪井岡山,只有毛澤東主張放棄,這是為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毛澤東和井岡山的故事。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突然發動反革命政變,使得大革命最終徹底失敗。革命失敗后,中共意識到,獨立掌握軍隊的重要性。

于是和大批國民黨左派人員聯合商定,決定在8月1日,發動所掌握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
8月1日2時,南昌起義正式打響,起義軍很快占領整個南昌。
占領南昌后,汪精衛很快反應過來,急忙派出大批部隊,前來"圍剿"。
由于武裝部隊人數過少,且裝備不占優勢,于是中共在對起義隊伍進行整編后,便下達了南下的任務。
希望再次帶領部隊回到廣東,進行第二次北伐革命。
8月3日,起義軍開始分批撤出南昌。由于倉促撤離,加上隊伍中很多人缺乏領導部隊的作戰經驗,使得部隊人數減少的很快。
到了江西瑞金時,部隊人數已經少了7000多人。
此時廣東方面的國民黨反動派,也派出萬人部隊想要阻止起義軍南下。
在經過一番作戰后,起義軍被迫兵分兩路,一部分轉戰海陸豐地區,一部分轉戰閩粵贛湘邊境,伺機作戰。
就在南昌起義的時候,毛澤東卻接到中央任務,要其回到湘中、湘南、湘西南地區發起起義,攻占省城長沙。
毛澤東在回到湖南后,開始著手組織起義部隊。
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起義軍擴大到5000人左右。于是在9月9日,按照計劃,起義軍分兵三路對長沙發起進攻。
然而,駐守在長沙的敵人不僅數量多,而且裝備也好。
由于起義軍缺乏軍事斗爭經驗,將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開來,導致起義失敗,沒能打下長沙。起義失敗后,5000多人的起義軍僅剩千人。
面對此次挫折,毛澤東沒有氣餒,而是仔細研究革命道路,最后他將眼光看向了井岡山。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在部隊齊聚文家市的時候,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詳細分析了敵我之間的力量分布情況,認為當前的形勢是敵強我弱,敵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
而攻打中心城市的道路,進行了幾次也沒有成功,所以他認為應該改變"取瀏陽直攻長沙"的計劃,轉道向"江西萍鄉退卻"。
最后經過毛澤東的不懈努力,起義部隊通過了他的主張,開始向江西萍鄉轉移。然而在轉移的過程中部隊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部隊只剩下幾百人。
此時革命隊伍來到了江西永新縣的三灣村。毛澤東眼見部隊所剩不多,為了便于管理軍隊,于是對隊伍進行整編,將原來的一個師,編為一個團,并決定在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的委員會。
黨在改編后的軍隊,增強了對軍隊的指揮權。
三灣改編后,部隊又來到了寧岡縣古城鎮。在此地,毛澤東又組織召開了一次會議,這一次會議正式決定在井岡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什么毛澤東會選擇井岡山?
在"七一五政變后"的毛澤東,尚未有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想法。
他在回到湖南后,便起草了《湘南運動大綱》,提出以汝城為中心在湘南開展武裝斗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的設想。汝城縣在湖南南部,與江西、廣東交界。
毛澤東提出以汝城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目的就是要搞湖南割據,以策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州。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南昌起義部隊的倉促南下,使得毛澤東在汝城建立根據地的想法落空,隨后中央更是委派他攻打長沙。
長沙受挫后,毛澤東與部隊一路來到古城鎮,但他仍未放棄以汝城為根據地的想法。在決定以井岡山為中心建立根據地后,他并未上山,而是親率一部分人來到汝城一帶,打聽南昌起義部隊的消息。
當他聽到起義部隊在廣東受挫后,便徹底熄了在城市建立根據地的心思。
于是率領部隊開始上井岡山。毛澤東曾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說:"整個羅霄山脈我們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最利于我們的軍事割據。"
在毛澤東上井岡山時,朱德、陳毅率領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也輾轉來到湘南。
在中共當地組織和民眾的配合下,部隊進行了湘南起義,并成立政府組織。
聲勢浩大的革命行動,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大批的軍隊進入湘南,令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部隊無法在湘南立足。
于是在1928年3月,毛澤東率領井岡山的紅軍下山接應朱德、陳毅部隊,他們將前來敵軍擊潰。
4月,兩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隨后將部隊進行整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自兩軍會師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蓬勃發展,形勢一片大好。這期間敵人前來進攻多次,但都被紅軍擊敗。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毛澤東用計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敵人倉皇而逃。
在1928年夏天,當毛澤東率領部隊在山下一個村子打游擊時,突然傳來槍聲,敵人突然來了。
很多戰士讓毛澤東趕緊撤走,他卻鎮定自若的抽著煙,然后讓村干部下達緊急命令,讓村民都撤到山上去。
沒一會兒,村里就空了。直到此時,敵人才來到村里。他們發現整個村子里空蕩蕩的,安靜的可怕。突然距村子不遠處的山上,鑼鼓喧天,沖殺聲響成一片。
敵人驚恐萬狀,急喊:"空城計,空城計,中了毛澤東的空城計,快跑??!"毛澤東和鄉親們在山上,看著敵人狼狽逃竄,不由地高興起來。
事后,紅軍戰士將此事編成名為《空山計》的戲劇,在紅軍隊伍里傳唱,其中有一句是毛澤東最喜歡的,那就是根據《空城計》里諸葛亮"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改成了"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
時隔多年,毛澤東再次回到井岡山,仍然記得這句唱詞,也仍然記得在山上看著敵人逃跑時的場景。于是他有感而發寫下《念奴嬌·井岡山》一詞。
對于毛澤東來說,井岡山對他的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在他的2年多井岡山生活中,有兩次井岡山都被敵人占領了。
1929年,毛澤東率領一部分紅軍下山,建立新的根據地。他讓彭德懷率領幾百人留守井岡山。
此時敵人突然大舉進犯,彭德懷不敵,被迫離開井岡山。此時的井岡山根據地正在蓬勃發展,而且還是周邊根據地的核心,它有著不同尋常的革命精神。
于是在知道消息后,毛澤東決定收回井岡山。最后在中央的支持下,軍民團結一心,終于收回井岡山。
1930年,井岡山再次失守。
此時,周邊各個根據地已經形成規模,成燎原之勢。井岡山的實際意義已經不大。所以在權衡利弊之下,毛澤東決定發展其他革命根據地,放棄井岡山,以后有機會再收回。
關于收還是不收回井岡山,毛澤東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已經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對革命的利弊,而不是依照"本本經驗"。
所以這也是,他能夠在革命最危險的時候,站出來力挽狂瀾的原因。
自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后,井岡山和毛澤東的名字便傳到了大江南北。

在井岡山根據地建立之前,中國革命進行了很多道路的探索,如國民大革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
然而這些革命行動都在最后慘遭失敗,因為失敗,國民黨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新代言人,共產黨被迫南下,繼續革命道路的探索。
就在此時,毛澤東帶領下的部隊,開創性地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所以井岡山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對毛澤東來說更是有著不一樣的精神意義。
建國后,毛澤東多次在不同的會議上提到井岡山,并把它總結為一種革命精神。1965年,毛澤東重返井岡山,并在此留下詩詞,歌頌井岡山不朽的革命精神。
然而就是這樣有著不同尋常含義的井岡山,卻在1930年淪落敵手,當時其他紅軍戰士都希望重奪井岡山,只有毛澤東主張放棄,這是為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毛澤東和井岡山的故事。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突然發動反革命政變,使得大革命最終徹底失敗。革命失敗后,中共意識到,獨立掌握軍隊的重要性。

于是和大批國民黨左派人員聯合商定,決定在8月1日,發動所掌握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
8月1日2時,南昌起義正式打響,起義軍很快占領整個南昌。
占領南昌后,汪精衛很快反應過來,急忙派出大批部隊,前來"圍剿"。
由于武裝部隊人數過少,且裝備不占優勢,于是中共在對起義隊伍進行整編后,便下達了南下的任務。
希望再次帶領部隊回到廣東,進行第二次北伐革命。
8月3日,起義軍開始分批撤出南昌。由于倉促撤離,加上隊伍中很多人缺乏領導部隊的作戰經驗,使得部隊人數減少的很快。
到了江西瑞金時,部隊人數已經少了7000多人。
此時廣東方面的國民黨反動派,也派出萬人部隊想要阻止起義軍南下。
在經過一番作戰后,起義軍被迫兵分兩路,一部分轉戰海陸豐地區,一部分轉戰閩粵贛湘邊境,伺機作戰。
就在南昌起義的時候,毛澤東卻接到中央任務,要其回到湘中、湘南、湘西南地區發起起義,攻占省城長沙。

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起義軍擴大到5000人左右。于是在9月9日,按照計劃,起義軍分兵三路對長沙發起進攻。
然而,駐守在長沙的敵人不僅數量多,而且裝備也好。
由于起義軍缺乏軍事斗爭經驗,將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開來,導致起義失敗,沒能打下長沙。起義失敗后,5000多人的起義軍僅剩千人。
面對此次挫折,毛澤東沒有氣餒,而是仔細研究革命道路,最后他將眼光看向了井岡山。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在部隊齊聚文家市的時候,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詳細分析了敵我之間的力量分布情況,認為當前的形勢是敵強我弱,敵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
而攻打中心城市的道路,進行了幾次也沒有成功,所以他認為應該改變"取瀏陽直攻長沙"的計劃,轉道向"江西萍鄉退卻"。
最后經過毛澤東的不懈努力,起義部隊通過了他的主張,開始向江西萍鄉轉移。然而在轉移的過程中部隊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部隊只剩下幾百人。
此時革命隊伍來到了江西永新縣的三灣村。毛澤東眼見部隊所剩不多,為了便于管理軍隊,于是對隊伍進行整編,將原來的一個師,編為一個團,并決定在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的委員會。
黨在改編后的軍隊,增強了對軍隊的指揮權。
三灣改編后,部隊又來到了寧岡縣古城鎮。在此地,毛澤東又組織召開了一次會議,這一次會議正式決定在井岡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什么毛澤東會選擇井岡山?
在"七一五政變后"的毛澤東,尚未有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想法。
他在回到湖南后,便起草了《湘南運動大綱》,提出以汝城為中心在湘南開展武裝斗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的設想。汝城縣在湖南南部,與江西、廣東交界。
毛澤東提出以汝城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目的就是要搞湖南割據,以策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州。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南昌起義部隊的倉促南下,使得毛澤東在汝城建立根據地的想法落空,隨后中央更是委派他攻打長沙。
長沙受挫后,毛澤東與部隊一路來到古城鎮,但他仍未放棄以汝城為根據地的想法。在決定以井岡山為中心建立根據地后,他并未上山,而是親率一部分人來到汝城一帶,打聽南昌起義部隊的消息。
當他聽到起義部隊在廣東受挫后,便徹底熄了在城市建立根據地的心思。
于是率領部隊開始上井岡山。毛澤東曾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說:"整個羅霄山脈我們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最利于我們的軍事割據。"
在毛澤東上井岡山時,朱德、陳毅率領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也輾轉來到湘南。
在中共當地組織和民眾的配合下,部隊進行了湘南起義,并成立政府組織。
聲勢浩大的革命行動,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大批的軍隊進入湘南,令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部隊無法在湘南立足。
于是在1928年3月,毛澤東率領井岡山的紅軍下山接應朱德、陳毅部隊,他們將前來敵軍擊潰。
4月,兩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隨后將部隊進行整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在1928年夏天,當毛澤東率領部隊在山下一個村子打游擊時,突然傳來槍聲,敵人突然來了。
很多戰士讓毛澤東趕緊撤走,他卻鎮定自若的抽著煙,然后讓村干部下達緊急命令,讓村民都撤到山上去。
沒一會兒,村里就空了。直到此時,敵人才來到村里。他們發現整個村子里空蕩蕩的,安靜的可怕。突然距村子不遠處的山上,鑼鼓喧天,沖殺聲響成一片。
敵人驚恐萬狀,急喊:"空城計,空城計,中了毛澤東的空城計,快跑??!"毛澤東和鄉親們在山上,看著敵人狼狽逃竄,不由地高興起來。
事后,紅軍戰士將此事編成名為《空山計》的戲劇,在紅軍隊伍里傳唱,其中有一句是毛澤東最喜歡的,那就是根據《空城計》里諸葛亮"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改成了"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
時隔多年,毛澤東再次回到井岡山,仍然記得這句唱詞,也仍然記得在山上看著敵人逃跑時的場景。于是他有感而發寫下《念奴嬌·井岡山》一詞。
對于毛澤東來說,井岡山對他的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在他的2年多井岡山生活中,有兩次井岡山都被敵人占領了。
1929年,毛澤東率領一部分紅軍下山,建立新的根據地。他讓彭德懷率領幾百人留守井岡山。
此時敵人突然大舉進犯,彭德懷不敵,被迫離開井岡山。此時的井岡山根據地正在蓬勃發展,而且還是周邊根據地的核心,它有著不同尋常的革命精神。
于是在知道消息后,毛澤東決定收回井岡山。最后在中央的支持下,軍民團結一心,終于收回井岡山。
1930年,井岡山再次失守。

關于收還是不收回井岡山,毛澤東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已經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對革命的利弊,而不是依照"本本經驗"。
所以這也是,他能夠在革命最危險的時候,站出來力挽狂瀾的原因。
以上就是關于“1930年井岡山失守,其他人都決定打回去,毛澤東卻為何主張放棄?”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laulearning.com/wh/a/106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