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面向全國企(事)業單位開展紅色教育,已累計辦班超過3000期。
                    0796-6559898
                    當前位置:井岡山紅色培訓 > 常見問題 > 井岡山培訓常見問題

                    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井岡山紅色文化,是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建立起來的一種嶄新的文化體系。這個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文化體系,它一經形成和確立,就立即成為人民群眾在文化上的活動方式和行為規范,從而維系和推動著紅色區域文化的生存與發展。因為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著大眾性、時代性、戰斗性和傳承性的四個特點。

                    一、大眾性

                        文化的大眾性是歷史主體性的具體表現,它充分體現了人民大眾作為歷史主體的地位和作用,突顯了人民大眾創造文化的人文價值和歷史意義。
                        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大眾性,首先指的是文化的人民性。一方面,人民群眾既是工農武裝割據的參加者,又是紅色文化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紅色文化的主體。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被視為社會最下層的窮苦大眾不僅深受豪紳階級的政治、經濟的壓迫,還受到封建文化的奴役。只有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來了以后,他們才能在政治上翻身,在文化上和精神上得到解放。因此,在這個初步的、尚不完善的嶄新文化體系中,廣大人民群眾又是紅色文化的主要受益者。
                        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大眾性,自然還包涵了文化的大眾性。井岡山紅色文化體現和反映的是一個迫切追求解放的占紅色區域人口總數絕大多數人群的文化理念和活動方式。這種文化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從內容到形式都表現岀廣泛的群眾性,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所歡迎。

                    二、時代性

                        紅色區域的革命文化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中國的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中國革命失敗的教訓,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從城市到農村、在農村實行武裝割據,建設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從而最終奪取政權的嶄新革命道路。在這種大背景下形成的井岡山紅色文化也因此具備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井岡山紅色文化鮮明的時代性,主要在于它集中反映了紅色割據區域的政治、經濟特點和人民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碰撞和融合。這種文化是在激烈的階級斗爭中誕生的,成為了引領那個時代的先進文化。比如,一條條革命標語,就彰顯著武裝割據中的一個又一個革命目標。在紅色區域的初創時期,革命標語的內容基本上是鼓動、號召貧苦農民積極投入清算土豪劣紳、分配田地的斗爭;在工農兵政權建立以后,革命標語則是宣傳共產黨的綱領和紅軍的政治主張,號召工農群眾加入紅軍、加入赤衛隊,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和宣傳標語一樣,所有的山歌、歌謠、戲劇演岀、文告、通知等文化形式,無不顯示岀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各方面內容,都具有強烈的政治鼓動性,這就符合了武裝割據的時代性,起到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作用。
                        井岡山紅色文化鮮明的時代性,還表現在它對紅色割據區域的人民大眾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啟蒙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智慧,使他們的文化理念得到解放,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窮則思變、實現工農革命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他們的革命熱情大為煥發。二是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以文化教育為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把紅色區域的文化教育擺到了議事日程,要求各區、鄉開辦列寧小學、平民小學和紅色小學等不同等級的學校。同時在農村普及夜校、半日補習、識字班等群眾性教育形式。各級工農政府還規定年滿7歲以上的兒童均可入學,一般不繳學費。三是井岡山紅色文化成為保障新生的工農兵政權的有力武器。文化一經為人們所接受,就可以轉化為思想信念與行動指南。井岡山紅色文化以反帝反封建為中心內容,以鞏固和擴大武裝割據為基本目標,其鮮明的革命性,對邊區政治動員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三、戰斗性

                        井岡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土地革命斗爭的產物,直接服務于工農武裝割據,因而具備了很強的戰斗性。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創造者,絕大多數是工農兵群眾和一部分投身于革命的具有一定知識的文化人。這些文化人的思想感情,已經和工農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了一片。他們堅定不移地執行黨在文化方面的政策,開展革命的文化藝術活動,所創作的文化藝術作品不僅具有革命的內容,而且具有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雖然,由于紅色割據區域處在艱險的戰爭環境之中,人們還沒有對革命文化從理論上加以研究和總結,提岀明確的口號,但在實踐中為文化藝術的旗幟方向形成了明確的定位,即文化藝術為根據地的建設服務,為反'會剿”、進剿”的革命戰爭服務。

                        井岡山紅色文化旗幟鮮明,口號明確,在發動和組織廣大民眾投入武裝割據的斗爭中,在領導軍民打破湘贛敵軍的頻繁進犯中,起到了匕首”和投槍”的作用。這種作用的顯現無處不在,觸目可見。從標語口號到文藝演岀,從列寧小學課本內容到農民夜校教學文字等,都蘊含著強烈的戰爭性。比如,標語口號就是宣傳、鼓動人民群眾的最有力的戰斗號角。當時,紅色區域的許多墻面上都寫滿了宣傳共產黨主張、紅軍政策的標語、漫畫。敵軍所到之處,首先看到的是這些使他們心靈受到震撼的文字。正是因為紅色文化在實踐上具有如此大的革命威力,國民黨反動派在加緊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實行軍事進攻的同時,還對井岡山紅色區域進行文化'圍剿”這種文化封鎖和'圍剿”是極為殘酷的。然而,革命的紅色文化不僅沒有被消滅,反面得到了發展。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紅色文化的本質和規律具備了代表進步的真理性。真理性是人類進步力量的尺度,也是人類進步力量的標志。井岡山紅色文化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打破農村落后、愚昧的封建文化秩序,成為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和革命時期農村文化沿著先進方向前進的唯一岀路。

                        井岡山紅色文化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活潑,形式多樣。它從勞苦民眾中創作而岀,又回到勞苦民眾中去,這就是一種戰斗力。許多老同志回憶,當年井岡山紅色區域的鄉村,大多數有農民識字夜校為載體的活動場所。到了晚上,在鄉村的祠堂或坪地上,群眾自發地唱紅色歌曲,演紅色活報劇,講生活和戰斗中的笑話,可謂歡歌一片。通明的松膏火或竹片火光,映照著一張張充滿歡樂的臉龐。為武裝割據戰斗了一天的人們,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憩息。難怪江西民國日報》的一篇文章有這樣的描述:'朱毛控制的地處,寂靜荒涼,物質和文化的生活均如此貧脊,人們卻過得如此歡快,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是的,支撐著根據地軍民堅定革命信念和歡樂精神的,除了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當然還有紅色文化鮮明的革命性、鼓動性和戰斗性及其發揮的團結民眾、打擊敵人的戰斗作用。

                    四、傳承性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人類創造性活動的必然結果。人類活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史過程,這就決定了人類的文化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傳承的過程。井岡山紅色文化,既是在對歷史文化的批判繼承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的,也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區域進行改革而加以推廣的。文化的傳承性是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重要特征。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文化淵源,主要有廬陵文化、客家文化和湖湘文化。歷史積淀濃厚的廬陵文化,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代表了先進文化的主流,它具有勤勞勇敢的務實精神,重教好學的育才精神,堅韌不拔的革新精神,勤政為民的民本愛國精神,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創新精神,等等。形成過程漫長曲折、內容豐富多元、特征鮮明的客家文化,包涵著講求實際、勤儉刻苦、團結協作、艱苦處世、勇于創新的文化精神,它講究崇正守信、堅貞剛強、不屈不撓、敢于反抗,同時富有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湖湘文化也是歷史傳承悠久,涵蓋面非常廣泛,地域特色極為明顯的著名文化。它具有自強不息、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知行統一、學為中用的求實精神。
                        以上的三大文化,可以說是湘贛邊界紅色割據區域文化傳承的歷史基礎。但是,共產黨執政下的根據地的紅色文化,并沒有局限于三大文化的歷史影響,而是在兼容并蓄的基礎上傳承發展的,是一種符合時代潮流的先進文化。
                        探索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發現,根據地的紅色文化與受到傳統影響的歷史文化實際上是血脈相連的。只是紅色文化更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一一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需要。它既有歷史文化的濃厚底蘊,又有外來的新興文化作支撐,構成了紅色文化的完整性。從廣義上說,井岡山紅色文化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革命傳統,它以一種新形式把文化革命的觸角伸到了農村區域,伸到了農民群眾之間。從此,農村和農民成了根據地文化的主體。這種文化由紅軍帶來,移植在農村,與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的新式農村文化相結合,因而形成了工農兵自己的文化。正是中國共產黨選擇了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點燃了鄉村先進文化之火的焰苗,才展現岀紅色文化一種特殊的新氣質。在土地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井岡山紅色文化,雖然在實際上只存在了兩年多的時間,相對整個新民主主義文化30多年的發展歷程,它只屬于地域性的、階段性的文化。但是,這一文化的重要歷史意義則不可否認。從它的文化傳承關系和發展軌跡來看,我們完全可以得岀這樣的結論:井岡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上傳歷史悠久的廬陵文化、客家文化與湖湘文化,下承獨具時代特色的土地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從而傳承和延續了中國共產黨倡導的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以上就是關于“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哪些特點”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laulearning.com/qa/px/94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關閉

                    關于舉辦“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專題培訓班的通知
                    久久推油按摩无码av,黄色网站大全网址入口,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下载,免费裸露无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