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崢嶸歲月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于整個工農革命斗爭起到極大的作用,在井岡山,工農紅軍經歷長達兩年零四個月的艱苦斗爭。今天,就讓我們來追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形成與發展,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1、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但因敵眾我寡,很快遭遇重挫。9月19日,毛澤東主持召開文家市會議,決定放棄進攻長沙,向敵人力量薄弱的湘南一帶轉移。但行軍過程非常艱難,部隊在到達江西省萍鄉縣時遭遇強敵伏擊,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犧牲。當時,許多指戰員情緒低落,思想混亂,甚至有些人擅自離隊。
為了克服嚴峻形勢,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到達永新境內的三灣村。在這里,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在組織上進行改編,將部隊從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二是確定“支部建在連上”,實行黨對軍隊的領導;三是設立士兵委員會,實行軍隊的民主制度??傮w而言,這些措施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三灣改編之后,全軍士氣為之一振。
1927年10月3日晚至5日,前敵委員會在古城召開擴大會議,即“古城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除少數人外,與會者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對此,何長工回憶說:“從三灣改編到古城會議,解決了軍隊建設和建設根據地的一些重大問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點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10月中旬,毛澤東在酃縣水口看到國民黨報紙,得知南昌起義主力在廣東潮汕地區失敗,并聞知長沙、湘南的工農運動沒有起來,遂“放棄了準備退往湘南的想法,堅定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茨坪。11月初,毛澤東率部回到茅坪,“開始創建以寧岡為大本營的井岡山根據地”。至此,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完成了“引兵井岡”的轉折,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走上探索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
2、1927年,粵桂戰爭爆發,湖南軍閥部隊外調,毛澤東抓住有利時機,率部攻占茶陵縣城。同年11月28日,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這是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政府人員由工、農、兵三方推選自己的代表組成,譚震林為工人代表,李炳榮為農民代表,陳士榘為士兵代表,譚震林為工農兵政府主席。這個政權雖然因強敵進攻,僅存在一個月,但它為以后的蘇維埃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1928年1月,為了解決軍需問題,毛澤東率部從礱市出發,攻占遂川縣城,并于1月24日成立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指導頒布施政大綱,共有30條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土地、生產和人民生活等多方面政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藍圖得到初次呈現。
工農革命軍在湘贛邊界燃起的革命星火,引起國民黨的恐慌。1928年2月上旬,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下令駐吉安的楊如軒部向井岡山發動第一次“進剿”。2月18日,工農革命軍取得寧岡新城大捷,擊破贛敵進犯。2月21日,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成立,主席文根宗。2月下旬,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經前委討論決定,將永新、遂川交界的井岡山區茨坪、大小五井、白銀湖等地劃出,成立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到1928年2月,毛澤東成功地創立了以井岡山為依托,以茶陵、遂川、寧岡3縣蘇維埃政府為政治中心的湘贛邊界根據地。3縣紅色政權的建立,標志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步形成。
1928年初,湖南省委指示毛澤東率部前往湘南,策應湘南暴動。所謂湘南暴動,主要是朱德帶領南昌起義余部發起的。湘南暴動起初比較順利,而且幫助地方武裝快速發展了革命力量。為保存有生力量,1928年3月29日,朱德率部向井岡山轉移。幾乎同一時間,毛澤東在礱市集中工農革命軍第一、第二團準備接應。3月30日毛澤東率第一團到達桂東縣。31日下午,毛澤東在桂東縣萬壽宮主持召開桂東縣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桂東縣工農兵政府,主席陳奇。4月21日,何長工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與朱德部隊主力在沔渡會合。24日,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王爾琢等在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會見,隨即召開會議,決定兩部聯合,建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4日,兩軍在礱市廣場舉行勝利大會師,正式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四軍直轄4個團,即由南昌起義軍余部組成的第二十八團,由湘南宜章農民軍組成的第二十九團,由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一團,由袁、王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二團。至此,井岡山的兵力從原來的1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其中的主力是第二十八團和第三十一團。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面。
朱毛紅軍會師后,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軍事實力,卻也引起湘贛兩省敵軍的仇視。1928年4月下旬,贛敵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率全師兵力撲向井岡山,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朱德召集紅四軍軍委會議,商議作戰方針。最后討論決定:避敵主力,攻擊側翼,聲東擊西,集中兵力殲敵一路。會后,朱德、陳毅、王爾琢率二十八、二十九團擔任主攻,迎擊敵八十一團;毛澤東,何挺穎率三十一團到寧岡、永新交界的七溪嶺阻擊敵七十九團。
4月底,敵八十一團團長周體仁自恃裝備精良,加上求勝心切,派出一個營從拿山趕往黃坳,自己則率大隊人馬向五斗江推進。此時,王爾琢率二十八團正巧與敵人在黃坳遭遇。二十八團系南昌起義部隊,身經百戰,打敵人一個營原本不在話下,但朱德卻讓二十八團虛晃一槍,退守小行洲,繼而派二十九團悄悄地向黃坳疾進,將敵人團團圍住。在二十九團的凌厲攻勢下,敵人軍心大亂,最后潰散而逃。紅四軍第一次占領永新城。
5月20日,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茅坪的謝氏慎公祠召開,選舉產生湘贛邊界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任書記。為了統一邊界各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領導,5月底,毛澤東又在寧岡茅坪召集了湘贛邊界各縣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湘贛邊界工農兵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成立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邊界政府下轄茶陵、遂川、寧岡、永新和隨后成立的酃縣、蓮花等6個縣政府。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正式確立。
3、井岡山上的斗爭與建設幾乎是同步展開,即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相結合。1928年4月,工農紅軍第一次占領永新縣城,毛澤東就派出軍中得力干部,分別到小江區、東南特區、西北特區指導工作。
1928年7月4日,毛澤東給湖南省委的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鞏固根據地的意義。他指出:建立并鞏固根據地,絕非保守觀念。毛澤東不僅提出了革命斗爭的長期性,而且強調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密切結合。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就建設方面而言,毛澤東最注重的就是農民。因為只有喚醒農民,革命才可能成功,而農民最關注的就是土地問題。因此,井岡山時期的建設,集中體現在對土地問題的探索上。
毛澤東對土地問題的探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打土豪、分浮財,把群眾發動起來。同時,開展調查研究,把農村土地情況摸清楚。當時,毛澤東親自作寧岡、永新兩縣的調查,正是要搞清楚農村狀況。第二,1928年3月至1928年7月是掀起土地革命高潮的階段。1928年3月,工農紅軍到桂東沙田一帶插牌分田,進行試點工作。接著,寧岡也開始進行分田。5月20日,湘贛邊界第一次黨代會召開,全面總結土地斗爭經驗。
1928年10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并頒布《井岡山土地法》?!毒畬酵恋胤ā芬苑傻男问娇隙宿r民的土地權利,廣大貧苦農民從分得土地這個活生生的事實中,看清了紅軍確實是為他們的利益奮斗,就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展。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發動農民分土地的同時,紅四軍還一次又一次抗擊著敵人的進攻。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率第九師3個團,加上慘敗的楊如軒二十七師的2個團,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6月23日,紅軍取得龍源口大捷,殲敵1個團,擊潰2個團,繳槍千余支,第三次占領永新縣城。
龍源口大捷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3個全縣,吉安、安??h各一小部分,遂川縣北部,酃縣東南部,割據區域的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共有50多萬人。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里的話來說:“是為邊界全盛時期”。
6月30日,毛澤東在永新縣城主持召開中共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中共永新縣委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四軍仍應繼續在湘贛邊界各縣作深入群眾工作,建設鞏固的根據地”。
7月上旬,湘贛敵軍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會剿”。經研究決定,毛澤東率三十一團去永新阻擊贛敵,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團進擊湘敵。7月17日,紅軍攻克酃縣。二十九團士兵的鄉土觀念嚴重,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要求去湘南。朱德、陳毅多次勸阻無效。24日,部隊到達郴州,戰斗先勝后敗,二十九團主力幾乎潰散。此次冒進湘南,不但使紅軍在數量上損失一半,而且使邊界各縣亦相繼失敗,造成慘痛的“八月失敗”。
8月下旬,湘贛敵軍趁井岡山兵力空虛,再次發動“會剿”。留守部隊在黃洋界,以少勝多,成功阻擊敵人。9月,毛澤東返回井岡山,得知黃洋界戰斗勝利。作詞一首表達喜悅之情。即《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朱毛主力紅軍回師井岡山后,立即展開反攻,奪回失地。1928年9月13日,攻克遂川縣城;10月,在茅坪附近的坳頭垅伏擊成功,殲敵1個營,并收復寧岡縣城;緊接著,又在龍源口殲敵1個營,第四次占領永新縣城。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恢復到“南自遂川井岡山南麓,北至蓮花邊界,包括寧岡全縣,遂川、酃縣、永新各一部,成一南北狹長之整塊”。
1928年11月,毛澤東收到中央來信,根據中央指示,成立中共中央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前委統轄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12月初,彭德懷、滕代遠等率領紅五軍約1000人來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至此,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最終會集到一處。
井岡山的艱苦斗爭,極大的鼓舞了工農階級,為工農革命打下堅實的基礎。追憶井岡山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發揚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帶領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
1、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但因敵眾我寡,很快遭遇重挫。9月19日,毛澤東主持召開文家市會議,決定放棄進攻長沙,向敵人力量薄弱的湘南一帶轉移。但行軍過程非常艱難,部隊在到達江西省萍鄉縣時遭遇強敵伏擊,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犧牲。當時,許多指戰員情緒低落,思想混亂,甚至有些人擅自離隊。
為了克服嚴峻形勢,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到達永新境內的三灣村。在這里,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在組織上進行改編,將部隊從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二是確定“支部建在連上”,實行黨對軍隊的領導;三是設立士兵委員會,實行軍隊的民主制度??傮w而言,這些措施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三灣改編之后,全軍士氣為之一振。
1927年10月3日晚至5日,前敵委員會在古城召開擴大會議,即“古城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除少數人外,與會者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對此,何長工回憶說:“從三灣改編到古城會議,解決了軍隊建設和建設根據地的一些重大問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點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10月中旬,毛澤東在酃縣水口看到國民黨報紙,得知南昌起義主力在廣東潮汕地區失敗,并聞知長沙、湘南的工農運動沒有起來,遂“放棄了準備退往湘南的想法,堅定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茨坪。11月初,毛澤東率部回到茅坪,“開始創建以寧岡為大本營的井岡山根據地”。至此,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完成了“引兵井岡”的轉折,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走上探索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
2、1927年,粵桂戰爭爆發,湖南軍閥部隊外調,毛澤東抓住有利時機,率部攻占茶陵縣城。同年11月28日,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這是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政府人員由工、農、兵三方推選自己的代表組成,譚震林為工人代表,李炳榮為農民代表,陳士榘為士兵代表,譚震林為工農兵政府主席。這個政權雖然因強敵進攻,僅存在一個月,但它為以后的蘇維埃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1928年1月,為了解決軍需問題,毛澤東率部從礱市出發,攻占遂川縣城,并于1月24日成立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指導頒布施政大綱,共有30條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土地、生產和人民生活等多方面政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藍圖得到初次呈現。
工農革命軍在湘贛邊界燃起的革命星火,引起國民黨的恐慌。1928年2月上旬,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下令駐吉安的楊如軒部向井岡山發動第一次“進剿”。2月18日,工農革命軍取得寧岡新城大捷,擊破贛敵進犯。2月21日,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成立,主席文根宗。2月下旬,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經前委討論決定,將永新、遂川交界的井岡山區茨坪、大小五井、白銀湖等地劃出,成立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到1928年2月,毛澤東成功地創立了以井岡山為依托,以茶陵、遂川、寧岡3縣蘇維埃政府為政治中心的湘贛邊界根據地。3縣紅色政權的建立,標志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步形成。
1928年初,湖南省委指示毛澤東率部前往湘南,策應湘南暴動。所謂湘南暴動,主要是朱德帶領南昌起義余部發起的。湘南暴動起初比較順利,而且幫助地方武裝快速發展了革命力量。為保存有生力量,1928年3月29日,朱德率部向井岡山轉移。幾乎同一時間,毛澤東在礱市集中工農革命軍第一、第二團準備接應。3月30日毛澤東率第一團到達桂東縣。31日下午,毛澤東在桂東縣萬壽宮主持召開桂東縣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桂東縣工農兵政府,主席陳奇。4月21日,何長工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與朱德部隊主力在沔渡會合。24日,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王爾琢等在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會見,隨即召開會議,決定兩部聯合,建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4日,兩軍在礱市廣場舉行勝利大會師,正式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四軍直轄4個團,即由南昌起義軍余部組成的第二十八團,由湘南宜章農民軍組成的第二十九團,由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一團,由袁、王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二團。至此,井岡山的兵力從原來的1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其中的主力是第二十八團和第三十一團。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面。
朱毛紅軍會師后,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軍事實力,卻也引起湘贛兩省敵軍的仇視。1928年4月下旬,贛敵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率全師兵力撲向井岡山,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朱德召集紅四軍軍委會議,商議作戰方針。最后討論決定:避敵主力,攻擊側翼,聲東擊西,集中兵力殲敵一路。會后,朱德、陳毅、王爾琢率二十八、二十九團擔任主攻,迎擊敵八十一團;毛澤東,何挺穎率三十一團到寧岡、永新交界的七溪嶺阻擊敵七十九團。
4月底,敵八十一團團長周體仁自恃裝備精良,加上求勝心切,派出一個營從拿山趕往黃坳,自己則率大隊人馬向五斗江推進。此時,王爾琢率二十八團正巧與敵人在黃坳遭遇。二十八團系南昌起義部隊,身經百戰,打敵人一個營原本不在話下,但朱德卻讓二十八團虛晃一槍,退守小行洲,繼而派二十九團悄悄地向黃坳疾進,將敵人團團圍住。在二十九團的凌厲攻勢下,敵人軍心大亂,最后潰散而逃。紅四軍第一次占領永新城。
5月20日,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茅坪的謝氏慎公祠召開,選舉產生湘贛邊界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任書記。為了統一邊界各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領導,5月底,毛澤東又在寧岡茅坪召集了湘贛邊界各縣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湘贛邊界工農兵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成立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邊界政府下轄茶陵、遂川、寧岡、永新和隨后成立的酃縣、蓮花等6個縣政府。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正式確立。
3、井岡山上的斗爭與建設幾乎是同步展開,即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相結合。1928年4月,工農紅軍第一次占領永新縣城,毛澤東就派出軍中得力干部,分別到小江區、東南特區、西北特區指導工作。
1928年7月4日,毛澤東給湖南省委的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鞏固根據地的意義。他指出:建立并鞏固根據地,絕非保守觀念。毛澤東不僅提出了革命斗爭的長期性,而且強調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密切結合。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就建設方面而言,毛澤東最注重的就是農民。因為只有喚醒農民,革命才可能成功,而農民最關注的就是土地問題。因此,井岡山時期的建設,集中體現在對土地問題的探索上。
毛澤東對土地問題的探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打土豪、分浮財,把群眾發動起來。同時,開展調查研究,把農村土地情況摸清楚。當時,毛澤東親自作寧岡、永新兩縣的調查,正是要搞清楚農村狀況。第二,1928年3月至1928年7月是掀起土地革命高潮的階段。1928年3月,工農紅軍到桂東沙田一帶插牌分田,進行試點工作。接著,寧岡也開始進行分田。5月20日,湘贛邊界第一次黨代會召開,全面總結土地斗爭經驗。
1928年10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并頒布《井岡山土地法》?!毒畬酵恋胤ā芬苑傻男问娇隙宿r民的土地權利,廣大貧苦農民從分得土地這個活生生的事實中,看清了紅軍確實是為他們的利益奮斗,就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展。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發動農民分土地的同時,紅四軍還一次又一次抗擊著敵人的進攻。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率第九師3個團,加上慘敗的楊如軒二十七師的2個團,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6月23日,紅軍取得龍源口大捷,殲敵1個團,擊潰2個團,繳槍千余支,第三次占領永新縣城。
龍源口大捷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3個全縣,吉安、安??h各一小部分,遂川縣北部,酃縣東南部,割據區域的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共有50多萬人。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里的話來說:“是為邊界全盛時期”。
6月30日,毛澤東在永新縣城主持召開中共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中共永新縣委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四軍仍應繼續在湘贛邊界各縣作深入群眾工作,建設鞏固的根據地”。
7月上旬,湘贛敵軍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會剿”。經研究決定,毛澤東率三十一團去永新阻擊贛敵,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團進擊湘敵。7月17日,紅軍攻克酃縣。二十九團士兵的鄉土觀念嚴重,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要求去湘南。朱德、陳毅多次勸阻無效。24日,部隊到達郴州,戰斗先勝后敗,二十九團主力幾乎潰散。此次冒進湘南,不但使紅軍在數量上損失一半,而且使邊界各縣亦相繼失敗,造成慘痛的“八月失敗”。
8月下旬,湘贛敵軍趁井岡山兵力空虛,再次發動“會剿”。留守部隊在黃洋界,以少勝多,成功阻擊敵人。9月,毛澤東返回井岡山,得知黃洋界戰斗勝利。作詞一首表達喜悅之情。即《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朱毛主力紅軍回師井岡山后,立即展開反攻,奪回失地。1928年9月13日,攻克遂川縣城;10月,在茅坪附近的坳頭垅伏擊成功,殲敵1個營,并收復寧岡縣城;緊接著,又在龍源口殲敵1個營,第四次占領永新縣城。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恢復到“南自遂川井岡山南麓,北至蓮花邊界,包括寧岡全縣,遂川、酃縣、永新各一部,成一南北狹長之整塊”。
1928年11月,毛澤東收到中央來信,根據中央指示,成立中共中央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前委統轄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12月初,彭德懷、滕代遠等率領紅五軍約1000人來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至此,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最終會集到一處。
井岡山的艱苦斗爭,極大的鼓舞了工農階級,為工農革命打下堅實的基礎。追憶井岡山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發揚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帶領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
以上就是關于“井岡山崢嶸歲月”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laulearning.com/news/media/78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